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求实创新共筑未来|上海市女大学生职业飞翔“海鸥计划”2024年度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24-12-16   浏览次数 11


1211日,上海市女大学生职业飞翔“海鸥计划”2024年度研讨会于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研讨会以“求实创新,共筑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动员全市高校师生广泛参与。

“海鸥计划”作为一项专为本市女大学生设计的职场成长公益项目,五年来已在56所高校建立了“海鸥湾”工作站,并在部分高校二级学院设立子湾和社团,致力于链接就业资源、匹配招聘信息、提升综合能力,“海鸥湾”模式已被纳入《全国妇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实施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指导意见》,成为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典范。

2024年“海鸥计划”聚焦职业指导、创业支持、能力培训三大核心板块,持续优化“海鸥讲堂”“海鸥进企业”“职飞起航”“创业护航”“海鸥女孩成长营”“她守护”等品牌项目,举办招聘直播,开展“海鸥万里行”项目,组织女大学生与不同层级和领域的职业女性对话,为女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支持,今年“海鸥计划”线上线下触达超50万人次,带动各区妇联开展了覆盖1.3万人次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开幕篇:启航新程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工会主席、妇委会主任程静

程静为研讨会致欢迎词,强调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她指出,华东师大近年来通过提供学术资源、研究平台、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为女大学生创造公平、包容、充满机遇的成长环境,同时在海鸥计划的引领下,女大学生也取得显著成就,勇敢追梦。

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海鸥计划”的引领作用,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为同学们提供更为精准、更为有效的职业发展支持和服务,凝聚起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一同为“海鸥计划”的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共同书写“海鸥计划”新的辉煌篇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力

刘力在对海鸥计划的寄语中提出,海鸥计划致力于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她们提供坚实的职业支持。面对当下的就业形势,他呼吁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协同努力,利用海鸥计划的平台,为女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同时希望大学生们能够“目标明确不迷茫,勇敢坚定不退缩,自信满怀地在广阔天空中翱翔”。

对话篇:协力同程

《联接各方资源推进女大学生职业成长与发展》海鸥圆桌对话

2024年,全市56所海鸥湾工作重点从扩大网络向深化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能级转变,加强区校联动、丰富活动内容,切实帮助女大学生应对求职市场的变化。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发展联络部副部长金伟清、上海市静安区妇联主席、党组书记陆颖、华东师范大学妇委会常务副主任兼工会副主席刘婕、上海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贺利、上海市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专家郭涵芳等五位特约嘉宾展开圆桌对话,探讨如何联接各方资源推进女大学生职业成长与发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主任播音员慧楠担任主持人。

Q1海鸥计划的初心与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妇联希望海鸥计划在未来如何能够进一步发挥什么样的联动作用?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发展联络部副部长金伟清

金伟清指出,海鸥计划旨在帮助女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硬技术和软实力,以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在过去五年中,海鸥计划成功凝聚了社会各方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的海鸥计划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区校联动”项目,各区妇联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的发展,如奉贤区推出的“海鸥万里行”项目,鼓励女大学生通过创意开发乡村旅游路线。未来希望海鸥计划能够讲好中国青年女性就业创业故事,成为妇女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鲜活案例。

Q2海鸥计划与静安区的区校联动具体实践内容都有哪些?

静安区妇联主席陆颖

陆颖提到,静安区通过海鸥计划这一平台,成功链接了多元资源,成为推进女性人才发展的重要起点。在“海鸥起飞在静安”项目中,静安区妇联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将区内企业需求与高校资源有效对接,通过“静带花开”新兴领域女性赋能计划,及时向高校传递就业趋势和模式变化的信息。结合“三新妇联”组建,带领女大学生深入楼宇园区、文创企业开展沉浸式职业体验。同时通过组织妇联界别政协委员与女大学生面对面对话,收集她们在就业和创业中的想法和建议,借助政协委员议事协商,共同搭建助力女大学生创新就业的“观察哨”。

Q3作为海鸥湾教师代表,听到小海鸥们关于海鸥计划的反馈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妇委会常务副主任兼工会副主席刘婕

让刘婕印象最深的是丽娃湾小海鸥乔淑麟参加海鸥计划创业护航活动的感想,“第一次以小海鸥的身份参与活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归属感”,“无数的新想法就这样不断地涌现、碰撞”。作为海鸥计划多个项目的亲历者,刘婕回顾了与学生们共同经历的丰富活动,多样性的活动不仅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同时帮助学生刷新和重塑自我。丽娃湾将继续依托海鸥计划的活动,为小海鸥们提供温暖的支持。

Q4作为海鸥计划首个成立海湾的高校,上大湾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上海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贺利

贺利分享了上大湾在推动女大学生就业方面积累的丰富实践。第一,上海大学积极对接海鸥计划,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二,在机制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由学生就业部门牵头的综合工作机制,联合多个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第三,“上大湾”项目注重多学科覆盖,在文学院成立海鸥工作坊,以文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开展工作,在计算机学院成立工科女生的成长计划,确保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支持,提升就业竞争力。

Q5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最需要具备哪些的技能和素养?

上海市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专家郭涵芳

郭涵芳结合相关案例指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需掌握基本功,比如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和职业调研等技能,她建议将这些技能纳入高校课程,切实增强女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同时寄语女大学生“在职场学会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智慧不仅是智力和能力的结合,还包括解决问题、调研和反思的能力,通过不断思考和成长,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方向。


《飞翔与飞翔本身》

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长忠

五年来,郑长忠始终关注着海鸥计划的成长。他说:在参与海鸥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一只海鸥要起飞,可不是那么容易。以海鸥的飞翔为例,郑教授教会女大学生要用“智慧”对待自己的职涯发展,并且表示这也是一种人才素质的培养。当下各方都在关心女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实际上是有无数人在关心她们的健康成长问题。海鸥计划通过五年的坚持和发展,由此衍生许多值得总结、值得肯定的内容。第一,海鸥计划围绕女大学生就业这个核心命题,实际上发挥了我们国家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团参与、社会协同的优势,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进入,同向发力。第二,海鸥计划集结了一大批非常有公益之心的企业家,把企业家精神运用在这个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中,忘我投入地推动着海鸥计划不断前行,帮助越来越多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相信这些努力能帮助她们在职场起飞并翱翔。在市教委和市妇联的共同推动下,海鸥计划已经形成了一个价值、组织、制度、技术等多维度的体系,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海鸥讲堂《坚韧·柔软与梦想》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教授潘妮妮

潘妮妮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话题。结合自己在大学选择、专业选择及职业规划上的种种经历,她讲述了如何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依然保持个人的本色和追求;同时鼓励同学们,即使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仍需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并对梦想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期间,她提醒大家,在逐梦过程中还需要为自己提供安全感,确保在追求梦想的同时,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最后她以一段海鸥的小故事举例,海鸥在风雨中搏击,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它们也能够适应环境,展现出柔软的一面。这也启发大学生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应当学会在坚韧与柔软之间找到平衡,既要面对现实的挑战,也要保持对梦想的追求。

展望篇:再踏征程

海鸥计划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学生志愿者的努力和付出,也离不开各大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支持。本次研讨会颁发了“2024年度海鸥之星优秀学生代表”和“2024年度合作伙伴”,向广大师生志愿者和企业伙伴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2024年度海鸥之星优秀学生代表

同济大学肖卓雅

上海外国语大学杨韦唯

上海理工大学吴奕萱

上海海洋大学方敏敏

上海电力大学曹阳

上海师范大学叶冰

上海大学马靖萱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王雪童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方薇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徐亿水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2024年度海鸥计划合作伙伴


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

智联招聘(北京网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光明食品集团

稻草人旅行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

玫琳凯中国

馨巢(女性)书屋

米哈游

东方国际集团·上海星满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徐子瑛

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徐子瑛为大会发来祝福视频,表达对海鸥计划的关注、支持与持续推进。自海鸥计划五年前成立以来,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们团结协作,汇聚了众多智慧与力量,每一位参与者的贡献都为这个公益项目注入了活力,帮助了众多大学生找到了职业生涯的指引。

海鸥计划项目的开展,不仅让女大学生们能够深入职场需求,同时也帮助企业扩大了影响力。徐子瑛号召更多企业加入海鸥计划行列,共同为年轻人的梦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携手共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李铭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李铭用一组男女大学生在校比例和签约比例数据说明了助力女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海鸥的飞翔不在于起飞的那一刹那,更在于起飞前如何给她更多的力量,以及起飞之后如何更好地成长”,而这也是海鸥计划的初心。回顾海鸥计划走过的五年,她提出了四点思考:第一,打造一流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充分发挥“海鸥讲师团”作用;将主动学习、责任担当、道德规范、职业选择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都纳入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同时创新课程传播方式,用线上课程录播等形式,扩大课程的普及面,逐步提升女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第二,拓展一条畅通的就业绿色通道。深化区校联动,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见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以及提前接触职场的机会。发动各区妇联,联动各区人社部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职业指导等方式,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更便捷的沟通桥梁。同时建议企业在招聘和晋升中保持一定的女性比例。第三,实施“一湾一策”个性化支持。根据每个高校的特点和每个“海鸥湾”工作站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支持;充分发挥“海鸥湾”的主体作用,为女大学生链接就业资源、匹配招聘信息、提供综合培训等多元化服务。第四,树立一批示范典型的成功案例。挖掘和宣传一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身边的榜样”,持续跟踪她们在职场和就业过程中的发展近况,激励更多女大学生积极就业、理性创业,展现Z世代女性向上向善的美好群像。李铭最后分享了曾激励自己的一段话,作为送给海鸥计划的寄语: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退路;滴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坚持。因为只有坚持别人无法坚持的坚持,我们才能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拥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光。这束光来自我们心底,只有汇聚我们所有人心灵的这道光,才能够照亮海鸥起飞的路,真正让她们越飞越高,越飞越好。


此次研讨会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展示了海鸥计划在职业指导、创业支持与能力培训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体现对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坚定承诺,助力每一位“海鸥”在成长的旅途中茁壮前行。展望未来,海鸥计划将继续乘风破浪,勇敢前行,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强的动力,助力更多女大学生由学校人顺利过渡为职场人。

未来的天空,必将因每一位“海鸥”的飞翔而更加绚丽多彩。


撰稿:姜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