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 !一转眼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回首这三年来的大学生活,仿佛一切就在昨天,依然清晰可见。
2002年的9月,我带着一肚子的不愿和委屈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来到了教育管理系,成为了其中的一分子。因为在高中时我就是学生干部,成绩也很不错,高考的分数是足可以进复旦、交大这样更好的名牌大学的,但是由于妈妈一手包办了我的高考志愿,我就这么阴差阳错地进了华东师范大学这么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进了教育管理系这么一个自己讨厌的文科专业。刚入校的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人,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但是渐渐地我意识到整天的唉声叹气、成天的牢骚满腹是不行的。为了改变自己的消极状态,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你无法阻止鸟儿从你的头顶飞过,但却可以阻止它在你头上筑巢”的谚语来鼓励自己。我努力地告诉自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无法改变,而可以改变的唯有自己。我开始尝试着进行自我调整,努力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大学生活,换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些“倒霉事”。后来我发现这些“倒霉事”其实也并非全是坏事。比如:我所学习的专业、所在的院系在其领域是数一数二的。说到“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是上海乃至全国的头块牌子,这不足以让我感到自豪和兴奋吗?渐渐地,我的心情变好了,心态摆正了,因此也有了一点学习的动力。
大一第二个学期刚开学,我就遇到了进大学以来的第一个重要选择——是否要转专业?由于包办高考志愿导致我的“惨剧”,这次妈妈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我,让我自己作决定。当时真得很矛盾,久久也拿准主意。一方面,终于有了可以摆脱“教育管理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专业已不像原先那么讨厌了,加上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不错动摇了自己转专业的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考虑,我做出了“放弃转专业”的决定。从那以后我默默地告诉自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这是自己选择的路,一定要要努力地走好它!
如果说大一时我对专业的感情是由“讨厌”变了成了“不讨厌”,那么大二时我对专业的情感是由“不讨厌”变成了“喜欢”。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体验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讲述我的心路里程,只能把我脑中浮现的情景写下,与大家分享我所经历的、感受的、收获的。
还记得教务处本科生课题申请截至前的那个双休日,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坐在麦当劳里拿着一大叠资料绞尽脑汁地设计着研究方案,填写着一张张的申请表格的情景。填完那张表格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
还记得王钢老师把课题获得教务处批准的消息告诉我们后,高兴得几乎忘形的情景。 还记得连续一周的晚上坐在食堂编制、修改问卷;拿着定了稿的问卷冒着大雨,饿着肚子,到打印店打印,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把 2400张问卷装订好的情景。
还记得一个烈日的下午带着300份问卷和一封介绍信直闯真如中学、曹杨二中;捧着问卷直闯华师大和海事大学的男生寝室央求帮忙做一下的情景。
还记得为了找几个跟踪访谈对象想尽方法,屡遭碰壁的焦急心情和最终一一找到的喜悦之情。
还记得和访谈对象促膝谈心,感同身受的情景。
还记得和指导老师李家成交流对课题的感受和思考,获得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后信心倍增的情景。
……
写得有些乱,我觉得自己都快语无伦次了。但这些都是我真真切切的心路里程让我成长,让我“喜欢”上了我的专业。
现在我大三了,对专业的情感可以说是“更加喜欢”了。继续着课题,感受着它的丰富,与此同时我也成长着,收获着。前不久,刚刚完成了这一阶段的课题任务,写了调查报告。有人说下了这么大功夫,如果课题不成功就要比窦娥还冤了,可我不这么看,无论课题最终是否成功,我都无怨无悔,我深深地喜欢这个课题,是它让我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让我不断地获得成长与发展,它是我最宝贵的人。